甜地丁

甜地丁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甜地丁
拼音拼读
tián dì dīng
药材别名
米口袋、米布袋、地丁、痒痒草
英文名称
Manyflower Gueldenstaedtid Herb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的干燥带根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圆锥状。茎缩短,在根茎丛生。托叶三角形,具有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1,椭圆形、卵圆或长椭圆形,长6~22毫米,宽3~6毫米;伞形花序有花4~6朵;花萼钟状,上面2萼齿较大,与花梗均被有长柔毛;花冠紫色,旗瓣卵形,长约13毫米,翼瓣长约10毫米,龙骨瓣短,长5~6毫米;雄蕊10,二体;子房圆筒状,花柱内卷。荚果圆筒状,无假隔膜,长17~22毫米。种子肾形,具凹点,有光泽。花期4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扎把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茎、叶、花、果混合。根圆柱形,直径0.3~0.8厘米,红棕色或灰黄色,切面黄白色,边缘绵毛状。茎细,灰绿色,有茸毛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灰绿色,有茸毛,蝶形花冠紫色。英果圆柱形,棕色,有茸毛。气微,味淡,微甜,嚼之有豆腥叶。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苦。归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6~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主治痈肿疔疮,丹毒,肠痈,瘰疬,毒虫咬伤,黄疸,肠炎,痢疾。
药理研究
甜地丁水煎液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抗炎活性、镇痛作用,且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强于水煎液。
化学成分
本品含叶虱硬脂醇、β-谷固醇、大豆皂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①治肠痈(慢性阑尾炎):地丁60克,红藤60克,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急性脓肿,疔疮:板蓝根30克,地丁、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各15克。水煎,每日服3次。外用鲜地丁,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③治疔毒:地丁30克,甘草9克,明矾3克。水煎,黄酒为引,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④治烫火伤:地丁研末,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
⑤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地丁30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⑥治指头感染:地丁、野菊花各30克。水煎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相关中药材推荐

安息香 ān xī xiāng
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属开窍药。

楤木 sǒng mù
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属祛风湿药下属中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麝香 shè xiāng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属开窍药。

石决明 shí jué mín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罂粟壳 yīng sù ké
敛肺,涩肠,止痛。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马齿苋 mǎ chǐ xiàn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清热解毒药。

西红花 xī hóng huā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南山楂 nán shān zhā
消积化滞,破气散瘀。属理气药。

鼠李 shǔ lǐ
止咳、祛痰。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余甘子 yú gān zǐ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